学校概况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师德建设>新时代文明实践> 文章

新时代文明实践 | 霜染秋枝 柿甜润心
江宁区东山鼓山路幼儿园“示韵飘香”志愿者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/10/20 12:29:28 作者:校管理员 浏览量:8次

新时代文明实践 | 霜染秋枝 柿甜润心

——江宁区东山鼓山路幼儿园“示韵飘香”志愿者活动

秋深霜起,叶染丹霞;

稚手轻揉,柿红映颊。

20251019日上午,江宁区东山鼓山路幼儿园“示韵飘香”志愿者行动巴士载着秋意与童趣,在霜降节气当天驶入江宁区图书馆高新园区分馆。志愿者何蔚然老师、王鹂老师携手孩子们,开启了一场“霜降里的甜柿”绘本阅读与纸粘土创作之旅,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与手工创意的实践中,感受深秋的韵味与自然的馈赠。

霜语轻吟·知由来

何老师翻开绘本《霜降》,用温柔的语调为孩子们解密:“宝贝们,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,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哦。当太阳到达黄经210°时,霜降就来了,它告诉我们天气越来越冷,夜晚地面的水汽会凝结成白白的霜,就像大自然给万物盖上了一层薄薄的‘水晶被’呢。”

孩子们睁着圆溜溜的眼睛,听得格外认真。

“老师,霜是不是和冰淇淋一样凉?”

“我知道,霜降之后就要穿厚衣服啦!”

“霜是白色的吗?像白糖一样?”

童言稚语间,对深秋节气的好奇如同枝头的柿子般,悄悄挂满心间。

霜俗雅谈·品秋味

“霜降时节,大自然给我们准备了很多美味,还有特别的习俗呢!”何老师指图片红彤彤的柿子图说,“古人说‘霜降吃丁柿,不会流鼻涕’,霜降前后的柿子又甜又软,是这个节气最具代表性的食物。除此之外,大人们还会登高望远欣赏秋景,喝菊花酒清热润燥,有的地方还会进补羊肉,为冬天储存能量呢。”

孩子们纷纷分享自己的见闻:“我奶奶买过柿子,甜甜的!”“我和爸爸妈妈爬过山,山上的叶子黄黄的!”老师们笑着回应,和孩子们一同品味节气里的生活智慧,图书馆里满是温馨的秋意。

霜染秋林·观物候

“宝贝们仔细看看绘本里的画面,霜降的时候,大自然会发生什么变化呀?”何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片,“树叶会慢慢变黄、变红,然后轻轻飘落;小草会披上一层白白的霜,变得软软的;还有枝头的柿子,从青绿色变成红彤彤的,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,特别好看!”

孩子们小手指着绘本上的霜花、落叶和柿子,兴奋地讨论着:“树叶像小蝴蝶一样飞下来!”“柿子红得像苹果!”“霜落在草上,草就变白了!”老师们耐心倾听,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深秋时节独特的自然景致,体会节气更迭的奇妙。

巧捏柿红·绘霜华

“既然霜降的柿子这么可爱,我们今天就用纸粘土做一串甜甜的霜降柿子吧!”王老师话音刚落,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。桌上早已备好红色、黄色、绿色的纸粘土,还有小工具刀、塑料叶片等辅助材料。

孩子们化身“小小果农”,忙得不亦乐乎:取一块红色纸粘土揉成圆滚滚的球,按压出柿子的形状;再用黄色粘土点缀出果纹,让柿子看起来更饱满;最后用绿色粘土捏出小小的柿蒂,小心翼翼地粘在顶端,有的孩子还特意加上几片绿色叶片,有的则把几个柿子粘在一起,做成一串沉甸甸的“柿串”,还有的孩子用老师带来的盐洒在柿子表面,模仿霜花的模样。

“老师,我的柿子最甜,我要给它画个笑脸!”小男孩举着自己的作品说道。

“看我的一串柿子,像不像红灯笼?”小女孩得意地展示着。

何老师和王老师穿梭在孩子们中间,时而帮忙调整柿子的形状,时而指导柿蒂的粘贴技巧,时而为孩子们的创意点赞,整个图书馆里充满了动手创作的乐趣。

童柿满枝·润童心

转眼间,一个个形态可爱、色彩鲜亮的纸粘土柿子摆满了展示台:红彤彤的果身、翠绿的柿蒂、点缀着霜花的小巧模样,有的单独挺立,有的成串悬挂,还有的搭配着落叶,构成了一幅幅充满秋意的创意作品——《红灯笼柿串》《霜染甜柿》《秋枝挂柿》……

家长们围在展示台前,欣赏着孩子们的杰作,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。红彤彤的柿子作品与孩子们灿烂的笑脸相映成趣,比秋日的暖阳更让人感到温暖。老师们用相机捕捉下这温馨的瞬间,记录下孩子们在创作中收获的快乐与成长。

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在了解霜降节气的来历、习俗与自然现象的同时,锻炼了动手能力与创造力,更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感受到深秋的美好。江宁示范幼儿园“示韵飘香”志愿者团队将继续以“二十四节气”为轴,打造更多兼具文化内涵与童趣体验的志愿活动,让传统文化如甜柿般浸润童心,陪伴孩子们在节气的更迭中感知自然、快乐成长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53d4616354493a9005affdbc496738dd4ec040bd54d75dd52184c52c14209cdd58f107ef9c0f85ddbc712ce0e3970fe0IMG_20251019_102029

721160ee6ef70b2bbcc4df3e7aae15ba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撰稿:王 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编辑:张鹏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校对:陈 玲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审核:毛应翠



上一篇新时代文明实践|“郁”见花开

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

版权信息: 江宁区东山鼓山路幼儿园 邮编:211100 电话:025-52108448 管理登录

地址: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鼓山路181号 网站建设: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备案号: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